赵栱
赵栱(1110年-1112年),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第十六子。母亲是乔贵妃。
生于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十月。
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正月十五日,赐名为赵栱,并授封淮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官职,封为定国公。
于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三月去世,年仅两岁。
之后宋徽宗追赠赵栱为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
最后又追封为郓王,追加谥号为冲懿。
赵栱,生于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十月。
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正月十五日,宋徽宗给他赐名为赵栱,并授封淮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为定国公,《宋大诏令集》卷第三十一·亲王六·进拜六中,有授封赵栱为定国公的册文一篇。
于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三月去世,年仅两岁。
之后宋徽宗追赠赵栱为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
最后又追封他为郓王,追加谥号为冲懿。
赵栱的母亲是宋徽宗妃嫔:乔贵妃。
同母兄弟是:景王·赵杞(为宋徽宗第六子)、济王·赵栩(为宋徽宗第七子)、邠王·赵材(为宋徽宗第十子)、仪王·赵朴(为宋徽宗第十三子)、安康郡王·赵楃(为宋徽宗第二十子)、瀛国公·赵樾(为宋徽宗第二十四子)。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除赵栱本人、哥哥赵材、赵朴在此之前已经去世外,其余兄弟与母亲乔贵妃,同宋徽宗一起被俘北上,押往金国。
《宋史》卷二百四十六·列传第五·宗室三
徽宗三十一子:长钦宗,次兖王柽,次郓王楷,次荆王楫,次肃王枢,次景王杞,次济王栩,次益王棫,次高宗,次邠王材,次祁王模,次莘王植,次仪王朴,次徐王棣,次沂王㮙,次郓王栱,次和王栻,次信王榛,次汉王椿,次安康郡王楃,次广平郡王楗,次陈国公机,次相国公梴,次瀛国公樾,次建安郡王楧,次嘉国公椅,次温国公栋,次英国公橞,次仪国公桐,次昌国公柄,次润国公枞。
柽、楫、材、栱、椿、机六王早薨。
《宋大诏令集》卷第三十一·亲王六·进拜六
皇第十六子栱特授检校太尉充淮康军节度使上柱国定国公食邑食实封制政和元年正月十五日
门下。朕抚丕平之景运。荷累洽之宏基。佑命斯纯。储休滋至。屡占熊梦。翕臻藩衍之禧。迺考龟犹。俾膺封建之福。诞扬涣号。敷告治朝。皇第十六子栱。气蕴冲和。质函秀颖。发祥帝武。挺岐嶷之英姿。毓粹天支。赋聪文之异禀。备彰德性。咸出生知。爰稽立爱之经。增重制名之义。式畴旧典。允穆佥言。是用叙金路以分茅。班玉符而授节。彻大邦于河朔。表巨镇于淮康。衮衣绣裳。视秩公槐之贵。高牙大纛。宣威将钺之严。并锡户租。兼崇勋级。光华徽数。焜耀多仪。岂徒隆父子之恩。盖欲重朝廷之体。于戏。协生民之载路。于以侈宗社之休。咏周雅之维城。于以笃邦家之庆。往祗荣宠。永介寿臧。可。
《宋会要辑稿》帝系一·皇子·诸王
郓王栱:大观四年十月生。政和元年正月赐名,授淮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定国公。二年三月薨,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郓王,谥曰冲懿。
《皇宋十朝纲要》十五·皇子
郓王栱:大观四年十月生。政和元年正月赐名,授淮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定国公。二年二月薨,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郓王,谥曰冲懿。(去世月份与《宋会要辑稿》中所记相差一个月。)
赵佶(宋徽宗)
乔贵妃
赵杞(景王,宋徽宗第六子)
赵栩(济王,宋徽宗第七子)
赵材(邠王,宋徽宗第十子)
赵朴(仪王,宋徽宗第十三子)
赵楃(安康郡王,宋徽宗第二十子)
赵樾(瀛国公,宋徽宗第二十四子)